锋向财税始创于14年,旨在做成都服务最好的一家财税代理公司 移动应用 微信关注 联系我们 联系客服
公司注册
锂离子电池用纳米空心硅碳负极材料
发表于 2021-10-09 浏览:522
2016年11月底国务院印发的《“十三五”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》(国发〔2016〕67 号)中明确指出,“突破高安全性、长寿命、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等技术瓶颈”。工信部发布《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(2018年本)》和《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公告管理暂行办法(2018年本)》,对电池企业提出了生产规模工艺技术等多方面条件要求,包括电池循环寿命、正负极材料、隔膜穿刺强度等,锂离子电池相关技术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与发展空间。

1、国家政策

2016年11月底国务院印发的《“十三五”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》(国发〔2016〕67 号)中明确指出,“突破高安全性、长寿命、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等技术瓶颈”。工信部发布《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(2018年本)》和《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公告管理暂行办法(2018年本)》,对电池企业提出了生产规模工艺技术等多方面条件要求,包括电池循环寿命、正负极材料、隔膜穿刺强度等,锂离子电池相关技术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与发展空间。

2、市场简介

2019年全球动力电池115.2GWh,市场规模约174亿美元,动力锂离子电池装机量占全球总量的89%,锂离子电池产业已步入了高速发展阶段,预计2030年动力电池达到953亿美元,采用具有高容量硅基负极材料取代石墨已成为行业主流发展趋势。

3、痛点问题

传统商业石墨负极材料的理论容量低,不能满足高能量密度的需求,采用具有高容量硅基负极材料取代石墨已成为行业主流发展趋势。然而,硅负极与锂反应时存在体积膨胀大、循环性差等难题,一直是阻碍其大规模使用的技术障碍。国际上能够稳定量产的企业不超过5家,多集中在日韩,国内深圳贝特瑞硅基负极出货量约占国内90%以上,产品集中在420-450mAh/g比容量,更高容量的硅基负极材料还无法实现量产。

4技术亮点

本项目围绕纳米空心硅及其相应的硅碳复合材料制备方法,研发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艺路线和技术,目前尚未见具有相似结构和特征的同类产品报道,从纳米空心硅到硅碳复合材料的制备技术具有唯一性。通过一系列材料形貌和电化学、热力学特性测试证实,自主研发的纳米空心硅负极材料与普通纳米硅和硅碳复合材料相比,具有明显的性能优势,颗粒度小于150nm,中空结构能够为硅嵌锂时的体积膨胀预留充足空间,有效缓冲硅的体积变化效应,抑制SEI膜在外部电极界面的过度生长,从而在保证硅负极高比容量的前提下,获得稳定的电化学循环特性,从根本上解决硅负极材料循环稳定性差的问题,稳定产品的比容量规格为 600mAh/g,更高比容量产品正在中试阶段。通过一系列纳米空心硅碳复合工艺,团队不仅能保证复合过程中纳米空心硅的结构不被破坏,还可以实现碳在空心硅表面微观尺度上的均匀包覆,同时可将纳米空心硅碳复合材料与比容量较低的石墨负极混合,生产具有不同比容量的纳米空心硅碳复合负极产品,实现产品分级。团队自主研发了纳米空心硅负极材料的流化床生产工艺,采用分段温度控制方法一步气相沉积制备纳米空心硅,实现了该材料的连续批量制备。

图例:纳米空心硅材料制备技术路线

图例:纳米空心硅负极材料微观形貌

5团队介绍

基于清华大学科研基础,团队与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、德国宝马公司、德国戴姆勒奔驰公司、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、西北太平洋国家实验室、国联汽车动力电池研究院等建立深入的项目合作,具有先进的科研平台、雄厚的研发实力和丰富的项目实战经验。

6、合作展望

项目拟建设万吨级的硅碳负极材料产线,为3C用及电动汽车用锂离子电池生产企业提供高性能硅碳负极材料。一期建设年产300吨纳米空心硅、3000 吨纳米空心硅碳复合负极材料生产线,达产后年产值5.4亿元,纳税;二期放大产能至年产1万吨纳米空心硅、10万吨纳米空心硅碳复合负极材料,实现销售收入120亿元,纳税12亿元,并形成多种梯次和类型的产品体系。

7联系方式

(请在公众号留言获取详细项目信息)

返回上一页
上一篇:轻合金创新技术
下一篇:全球独创的纳米介孔氧化硅(MSN)技术

最新文章
随机文章
快速申请办理
称呼: *
电话: *

订单提交后,10分钟内,我们将安排工作人员和您联系!

热点资讯
联系我们

成都锋向财税咨询有限公司
联系人:陈先生
电话:18828047754
QQ:419064230
地址:成都市武侯区佳灵路20号1220室

Copyright © 2012-2019 成都锋向财税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蜀ICP备19021358号-1
 
成都锋向财税咨询有限公司
QQ在线咨询
客服咨询
咨询热线
18828047754